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评价和改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项目主题

      项目名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评价和改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项目负责人姓名:顾建民

      项目实施周期:2021年6月-2022年6月

      项目联系人姓名:李艳 电话:13456852663

    二、研究目标与任务
          教育改革,评价先行。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重点任务之一“要改变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明确指出要“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内容。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中占据优势。” 自21世纪以来,培养大批量创新人才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不过,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在教育目标、课程教学与教育评价领域都有相应的改革实践与教学研究。

          本项目拟聚焦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评价和改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关注当前国际创新人才培养中一些关键内容,例如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等的评价与改进。本项目总体目标是通过混合研究方法(基于设计的方法、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了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评价和改进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梳理高阶思维测评与改进的已有研究成果,之后尝试针对个别高阶思维的测评与培养进行内容涉及与开发。重点研发高阶思维测评与培养的平台设计与开发。同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评价与改进的政策建议。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实施方案
            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可以概括为三部分:

      (1) 批判性思维测评与培养的内容设计与开发:系统梳理批判性思维测评的国内外文献,以此了解和整理批判性思维测评的维度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批判性思维测评的新工具和新方法;系统梳理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国内外文献,以此了解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已有方式、方法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新模式和新内容,并尝试在中小学或高校面向特定学习者群体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2) 计算思维测评与培养的内容设计与开发:系统梳理计算思维测评的国内外文献,以此了解和整理计算思维测评的维度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计算思维测评的新工具和新方法;系统梳理计算思维培养的国内外文献,以此了解计算思维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计算思维培养的新模式和新内容,并尝试在中小学或高校面向特定学习者群体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3) 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测评与培养的平台设计与开发:系统了解在线测评平台的可能类型与特点,基于此,尝试构建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测评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系统了解在线学习平台的可能类型与特点,基于此,尝试构建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培养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并尝试在中小学或高校面向特定学习者群体进行实践。

        四、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
              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一个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测评与培养的平台,其中包含批判性思维的测评与培养内容以及计算思维测评与培养的内容。

        考核指标为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测评与培养的平台一个,其中包含:

        (1)批判性思维测评内容一份(若干题);

        (2)计算思维测评内容一份(若干题);

        (3)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学习)活动内容(若干个);

        (4)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学习)活动内容(若干个)。

          五、年度计划与阶段性目标
          项目为期一年(2021年6月-2022年6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21年6月-2021年12月

                阶段性任务:考察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测评与培养的已有实践和研究现状、梳理已有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测评与培养的已有成果,初步搭建测评与培养平台;初步构建测评与培养的内容

                阶段性成果: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测评与培养的平台初版;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测评内容初稿、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学习)活动方案初稿

            第二阶段:2022年1月—2022年6月

                  阶段性任务:初步搭建测评与培养平台;初步构建测评与培养的内容,面向特定的师生群体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阶段性成果: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测评与培养的平台;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测评内容、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学习)活动方案

              六、项目成员名单

                姓名:顾建民

                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大教育学院

                任务分工:项目总协调

                每年工作时间:6个月

                    姓名:李艳

                    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大教育学院

                    任务分工:高阶思维测评与培养平台设计

                    每年工作时间:6个月

                        姓名:叶映华

                        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浙大教育学院

                        任务分工:批判性思维测评内容设计

                        每年工作时间:6个月

                            姓名:刘徽

                            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浙大教育学院

                            任务分工:批判性思维测评内容设计

                            每年工作时间:6个月

                                姓名:屠莉娅

                                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浙大教育学院

                                任务分工:批判性思维测评内容设计

                                每年工作时间:6个月

                                    姓名:何珊云

                                    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浙大教育学院

                                    任务分工:计算思维培养内容设计

                                    每年工作时间:6个月

                                        姓名:耿凤基

                                        职称:百人计划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大教育学院

                                        任务分工:计算思维培养内容设计

                                        每年工作时间:6个月

                                            姓名:欧阳璠

                                            职称:百人计划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大教育学院

                                            任务分工:高阶思维测评与培养平台开发

                                            每年工作时间:6个月

                                                姓名:翟雪松

                                                职称:特聘研究员

                                                工作单位:浙大教育学院

                                                任务分工:高阶思维测评与培养平台开发

                                                每年工作时间:6个月

                                                  七、管理机制与条件保障
                                                  (1)管理机制

                                                        课题组织管理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对课题的实施过程进行指导、管理和协调,并直接指导各子课题的研究进程。按照课题的预算,定期对支出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每个参与者围绕课题目标进行任务分工,并在技术路线、智力指导等方面相互配合。

                                                        各子课题骨干研究力量组成课题研究讨论小组,以方便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时动态管理,适时跟踪各子课题研究进展,确保各子课题研究内容与课题总体方案内容一致,针对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保障课题实施的成效。

                                                  (2)条件保障

                                                        课题承担单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历史悠久,拥有良好的教科研基础和环境,参与课题的所有成员均有博士学位,大部分拥有高级职称,拥有丰富的教科研经验。项目负责单位将依据任务书的要求对项目进度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项目严格遵守所在单位的财务监管制度,经费支出将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保证提高经费执行的效用。

                                                    订阅

                                                    关于项目

                                                    下级分类:  浙大新闻

                                                    相关分类